紅花檵木(Loropetalumchinensevar1rubrumYieh)是特產湖南瀏陽的珍貴鄉土彩葉觀賞植物。花紅葉紅,色彩絢麗,一年3~4次花期。生態適應性強,耐修剪,易造型,廣泛用于色籬、模紋花壇、灌木球、彩葉小喬木、樁景造型、盆景等城市綠化美化。
紅花檵木為金縷梅科檵木屬檵木的變種,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紅花檵木是湖南瀏陽大圍山的特產,上世紀30年代初期,當地的農民挖來少量的野生紅花檵木賣到長沙市的公園做綠化,紅花檵木由此開始進入長沙。1938年,已故著名林學家葉培忠教授在長沙的天心公園發現了這一變種,并進行了命名。如此算來,紅花檵木野生資源在湖南的應用已有將近80年歷史。而到了70年代初,瀏陽永和鎮的農民開始大量地采挖野生紅花檵木賣到長沙,湖南的很多公園開始大面積栽種。
80年代初,隨著扦插繁殖技術的突破,紅花檵木開始了大面積的人工種植,并進入南方城市。隨著種植面積的迅速擴大,80年代末,紅花檵木已成為瀏陽市的一個拳頭產品,并由此帶動了全省紅花檵木產業化的形成與發展。1999年10月,中國特產之鄉推薦暨宣傳活動組織委員會授予瀏陽市“中國紅花檵木之鄉”榮譽稱號,極大地提高了湖南紅花檵木在國內外的知名度,紅花檵木成為我國特色花卉品牌產品之一。
上世紀90年代初,侯伯鑫(原湖南省林科院教授)所在的湖南林科院開始了對野生紅花檵木的研發工作,侯教授等人用了8年的時間,通過深入林區,收集品種,建立起了國內第一個紅花檵木品種基因庫,開展了品種遺傳穩定性試驗和分類命名。根據紅花檵木的形態特性,命名了3大類、15個類型、41個品種。利用物理、化學誘變及自然變異選擇相結合的無性系育種技術,選育出‘大葉紅’等10個觀賞性及抗逆性超過原品種的新品種,國家林業局一次性就審定批準了這10個新品種。他們又提出相配套的苗木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技術,并在湖南、湖北、江西及福建等地建立起20多處新品種苗木推廣示范基地。
2002年,該成果通過省級鑒定,獲湖南省首屆花卉博覽交易會科技成果一等獎、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003年10個新品種被國家林業局批準為可在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大面積推廣的國家級優良品種。同年,《紅花檵木新品種及繁殖技術推廣》列為國家林業局重點科技成果推廣項目。隨后,侯教授又先后主持制定了瀏陽市、湖南省紅花檵木地方標準及國家林業行業標準,并承擔了一批相關的國家及省市重點推廣項目,為紅花檵木在湖南及全國的推廣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2005年,由侯教授主持的《紅花檵木新品種及標準化生產技術推廣》項目,獲中國第六屆花博會科技成果一等獎,促進了新品種及標準化生產技術的更大規模推廣。
我國紅花檵木的產業化開發已有20多年歷史。湖南是中心產區。
1999年10月,中國特產之鄉推薦暨宣傳活動組織委員會授于瀏陽市“中國紅花檵木之鄉”榮譽稱號。
2003年,10個新品種被國家林業局審定為可在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大面積推廣的國家級優良品種。
2003年,《紅花檵木新品種及繁殖技術推廣》列為國家林業局重點科技成果推廣項目。該項目由湖南省林業科學院和瀏陽市林業局合作完成,獲2007年長沙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4年瀏陽市被國家林業局批準為“全國紅檵木標準化生產示范區”,并于2007年通過國家林業局科技司的驗收。
2005年至今瀏陽市申請紅花檵木原產地保護。
2008年全省生產面積3500h㎡,年產苗木5億株,年銷售額6億元。
2008年全國紅花檵木生產面積達6000h㎡,年產苗木8億株,年銷售額9億元。產品銷往20多個省市,出口日本、韓國、新加坡、美國、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成為我國花卉業的特色產品之一。
2009年廣西林學院與湖南省林業科學院合作,利用ISSR標記技術,構建了帶型豐富且清晰可辨的41個紅花檵木品種DNA指紋圖譜,為紅花檵木品種的科學分類及鑒定提供了分子分類學依據,亦為紅花檵木品種的國內外登錄和權益保護提供技術支撐。
目前我國紅花檵木產業化發展正面臨從數量增長型向質量效益型的轉變。
備注:現在(2019年)綠化用的紅繼木小苗、紅繼木球品種均為“雙面紅”即葉片2面都是紅色。h㎡是面積的公制單位(國際單位),表示公頃,一般用于土地面積的計算。其中hm表示百米,h㎡的含義就是百米的平方(英文為squarehectometer),也就是10000平方米,即1公頃。比如某地區面積為多少平方公里,某種植園面積為多少公頃。一塊面積一公頃的土地,大約與標準足球場近似。我國規定的土地面積單位有三個:平方米(㎡),公頃(h㎡),平方公里(k㎡)。在官方正式統計的場合一般用平方公里(k㎡)和公頃(h㎡)來表示,但在廣大的農村以及民間采用的土地面積單位為畝:1畝=2/3*1000平方米,1公頃=10000平方米=15畝。另外公頃還可以用ha表示,是面積單位公頃(hectare)的英文縮寫。國內不推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