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分類學角度來說,竹子與水稻、小麥、玉米、高粱等重要的草本糧食作物都是“親戚”,同屬禾本科。
竹子是禾本科竹亞科植物,一般為多年生,莖稱為稈,多為木質,罕有草質,具有木質化稈的竹子稱為木本竹,具有草質稈的竹子稱為草本竹。從分類學角度來說,竹子與水稻、小麥、玉米、高粱等重要的草本糧食作物都是“親戚”,同屬禾本科。
“樹”其實是木本植物,與“草”(草本植物)相對。木本植物的莖內有形成層,能產生次生結構,使樹干長得又粗又高,強大的次生木質部構成樹干橫切面上的年輪。而草本植物的莖為“草質”,莖中缺乏形成層,一般只有初生結構,增粗有限,不形成年輪。此外,草本植物莖的表皮常呈綠色,含有葉綠素,能夠進行光合作用,而木本植物樹干(莖)外表覆蓋著粗糙的樹皮,光合作用能力消失。
竹稈(莖)質地堅硬,被稱作木質莖,只有初生結構,竹材堪與木材媲美的木質特性,來自于初生結構中發達的機械組織和細胞壁木質化的基本組織;木材的木質特性,則來自于年輪式樣分布的次生木質部。竹稈外形與其他禾本科草本植物的莖相似,具有明顯的節和節間,節數和粗細在出筍時就已基本固定;節附近分布有居間分生組織,節間伸長時,各節分生組織同時活動,竹子迅速拔高;缺少形成層,不能長粗,只能保持“嬰兒時期的身材”,恰如俗話所說“筍有多大,竹有多粗”。竹壁自外向內,分為竹青、竹肉、竹黃三個部分,竹青含葉綠素呈綠色,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由此可見,竹子確實與樹不是“一家人”,竹子還是屬于草,我們可以把木本竹叫做“木質化草本”或“大草”。
竹子種類繁多,全世界有1700種左右,在亞洲—太平洋地區、中南美洲地區形成世界兩大竹子分布中心。我國有500多種木本竹,是亞洲—太平洋地區竹子種類最豐富的國家。竹子有的低矮似草,有的高如大樹。目前發現的世界上最小的草本竹,只有1—2厘米高,分布于法屬圭亞那;生長在我國云南的巨龍竹,能長到45米高、30厘米粗。
作為木質化的草本植物,竹子有一些非常別樣的生物學特性。比如,生長非常迅速,竹子是世界上長得最快的植物之一。我國經濟價值最大的毛竹,最大日生長量可達1米多。
再如,竹子的開花周期長,很多竹子一生只開一次花,花開過后生命就會很快走向終點。這一點也和樹的區別很大,木本植物在生命周期內,多次開花,花后繼續生長。
此外,“木質化的草本”——竹材,在我們的日常生產生活中有成千上萬種用途。鮮竹筍、竹筍干可以烹飪菜肴,竹稈可以劈篾,用來編織竹席、竹工藝品等,還可以用來制作家具、竹炭、紙張和建筑材料等。竹子的藥用價值也很高,其葉和竹瀝可以用來鎮咳祛痰、清熱降火。
(作者:陳文俐 張玉霄 分別為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員、西南林業大學副研究員,本報記者吳月輝采訪整理)